测量上确定点的位置 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

时间:2023-09-16 15:13:02 版权说明:以下内容来自网友投稿,若有侵权请联系:259687886@qq.com 处理。

建筑工程测量 如何确定点的位置

你说的定点是控制点吗?施工工程定位由施工单位提供两个以上的坐标点,施工单位根据已知的坐标点引入工程区域的几个控制点。必须保护这些控制点,并定期进行验证。施工线路以此控制点为基础。供参考。

确定平面点的常用测量方法是什么?

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导线测量、前交会、后交会、全站仪自由设置站测坐标、GPS定位、惯性导航系统定位。

1、收集控制点数据,重新测试或检查控制点。如果不能满足放样要求,则应补充或加密控制点。

2、内部计算放样数据,准备放样数据数据。根据要放样的精度和密度,选择放样测量方法,如使用全站仪、标准仪、RTK或钢尺。

3、现场测量放样和钉桩。施工放样称为施工放样(也称施工放线),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将设计图纸上工程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量到现场。

扩展资料:

平面位置和标高都是通过对每个特征点的放样来实现的。特征点的放样通常采用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和交叉法,标准测量法通常用于高程放样。

当待放样点与附近控制点(如放样高层建筑的某一层或地下某一点的标高)之间的高差较大时,常用长钢尺代替标高测量标高,或采用电磁波测量三角标高测量方法;放样垂直轴可采用锤子、光学投点仪或激光铅垂仪。

提率:除经纬仪、标准仪、全站仪、GPS外,还可选择激光指向仪、激光铅垂直仪、激光经纬仪、激光标准仪等,以提高放样速度和精度。

确定地面点位

测量工作的本质是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地面点的位置通常需要三个数量,即平面(或球面)坐标和点的标高。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了解测量的坐标系统和标高系统。

一、坐标系统

坐标系统用于确定参考椭球面或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地面位置。通常有以下三个坐标系统,表示地面点位于球面或平面上。

1.地理坐标

地面点在椭球面(地球水平面)上的位置用经度和纬度表示,称为地理坐标。根据基准面、基准线和计算坐标的方法,地理坐标可分为天文地理坐标(以下简称天文坐标)和地理坐标(以下简称地球坐标)。图1-2为天文地理坐标,采用天文经度λ和天文纬度φ表示地面点A在地面水平面上的位置。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是通过天文测量直接测量的。地球坐标用地球经度L和地球纬度B表示地面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位置。地球经度L和地球纬度B是根据地球测量获得的数据计算出来的。

图1-2天文地理坐标

经度从子午线(子午线)向东或向西自0°起算至180°,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纬度从赤道(赤道面)向北或向南为0°起算至90°,分别称为北纬和南纬。中国的土地范围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经度为东经,纬度为北纬。例如,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理工大学的地球坐标是东经L=114°55′20.22″,北纬B=25°51′26.17″;北京某一点的地球坐标是东经116°28′,北纬39°54′。

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上述地理坐标只能确定地面位置在地球水平面或地球椭球面上,不能直接用于图纸测量。测量计算和图纸在平面上进行,地球椭球面是一个曲面,不能简单地扩展到平面上,那么如何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中国是通过高斯投影来实现的。

首先,高斯投影将地球按经线分为几条带,称为投影带。它从子午线(零子午线)开始,从西到东每隔6次°分为一带,每带都有统一编排的带号。用N表示,位于各投影带中央的子午线称为中央子午线(L0),也可由东经1组成°30′从西向东开始,每隔3次从西向东开始°分为一带,其带号用n表示,如图1-3所示。我国土地所属范围为6°带投影的第13带到第23带,即带号N=13~23。相应地,在3°从第24带到第46带,即带号n=24~46。

图1-3投影分带6°(3°)带

怎样测量点的坐标

6°带中央子午线经度L0=6N-3°带中央子午线经度L′0=3n。例如,南京的经度是东经118°47′。它属于6°带第20号带,即n=

=20(四舍五入取整数(四舍五入取整数值)°带中央子午线的L0=6N-3=6=×20-3=117°;它属于3°带40号带,即

(四舍五入取整数值),对应3°带中央子午线L′0=3n=3×40=120°。

图1-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投影

想象一下将椭圆柱套在椭球外,使椭圆柱的轴通过椭球的中心,切割椭球表面投影带的中心子午线,然后将中心子午线附近的点和线投影到椭圆柱表面,如图1-4所示。然后沿着南北极的母线将圆柱面剪开,展开为平面,称为高斯投影平面。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是两条垂直直线。我们规定中央子午线的投影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赤道的投影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轴,两轴的交点O是坐标的原点,X轴的原点以北为正,Y轴的原点以东为正,从而建立了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5所示(a)所示。

在图1-5(a)地面点A、B在高斯平面上的位置,可以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y来表示。

由于中国国土全部位于北半球(赤道以北),中国国土全部X坐标值为正值,而y坐标值为正负。为避免y坐标值出现负值,我国规定将每带坐标原点向西移动500公里,如图1-5所示(b)所示。由于各投影带上的坐标系采用相对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了正确区分某一点的位置,规定在横坐标y值前标注投影带号,因此得到的坐标称为y坐标的通用值。例如,图1-5(a)B点位于高斯投影带第20带(N=20),根据上述规定,y坐标的自然值为y=-113424.690m,y坐标的通用值为yb=204.690m (-113424.690 50000)=20386575.310,相比之下,人们可以从这个yb值中知道,这一点位于6°第20带投影,横坐标的自然值 y=386575.310-500000=-113424.690m。

图1-5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高斯投影是一种正式投影。一般情况下,只需将椭球面上的方向、距离等观测值转换为高斯投影平面上的相应观测值,然后在高斯平面坐标系中计算平差,即可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获得地面点的坐标。

3.独立平面直角坐标

当测量范围较小时(如半径不大于10km)时,测量区域的球面可视为平面,地面点沿铅垂直方向直接投影到水平面,点的投影位置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表示。在实际测量中,坐标原点一般选择在测量区域的西南角,使测量区域的点坐标为正值(象限),测量区域中部的子午线(或磁子午线)投影为X轴,向北为正,垂直于Y轴,向东为正,建立测量区域的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6所示。

图1-6独立平面直角坐标

上述三个坐标系统也相互关联。例如,地理坐标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可以相互转换,独立平面直角坐标也可以与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国家统一坐标系)相连。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示地面点的平面位置。

二、高程系统

新成立后,中国通过青岛验潮站多年的观测数据获得了黄海平均水面作为中国的地球水平面(高程基准面),从而建立了“1956年黄海高程系”,并在青岛观象山上建立了国家水平原点,H=72.289m。未来,随着近几十年来潮流测试站观测数据的积累和计算,黄海平均海水面被更准确地确定,称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此时,国家水平原点高程H=72.260m。根据国家测绘总局国家测绘发展情况[1987]198号文件通知后,全国应以“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统一的国家高程体系。仍在使用的“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等高程系统(如吴淞高程系统)应统一到“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在实际测量中,要特别注意高程系统的统一。

所谓地面点高程(高程或海拔)是指地面点与地面水平面的铅垂直距离,一般用H表示,如图1-7所示。图中地面点A和B的高程分别为HA。HB。

在个别局部测试区域,如果远离已知的国家高程控制点,为了便于施工,也可以假设高程起算面(即假设水平面)。此时,从地面点到假设水平面的铅垂直距离称为假设高程或相对高程。如图所示,1-7中A和B的相对高度为H′A,H′B。

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称为高差,通常以h表示。图1-7中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为

hAB=HB-HA=H′B-H′A

公式:h的下标表示高差的起点和终点,如下标AB表示A点到B点的高差。高差是正是负,说明终点高于起点,反之说明终点低于起点。上面的公式也说明两点之间的高差与高程的起算面无关。

通过测量和计算,表示地面点位置的三个量,即X,Y,H或L,B,H,然后可以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图1-7高程与高差

展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