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十三绝的同是谁 同光十三绝都是谁,同光十三绝图片

时间:2022-03-09 20:36:41 版权说明:以下内容来自网友投稿,若有侵权请联系:259687886@qq.com 处理。

       梅巧玲
       梅巧玲(1842~1882),原名芳,字慧仙,号雪芬,别号蕉国居士,自名梅道人,乳名阿昭,寓名景和堂,又称景和堂主人,绰号胖巧玲。祖籍江苏泰州凤凰墩鲍家坝。清道光出生于22年农历8月21日,因家境贫寒,8岁时过继江姓,后来被卖掉。11岁时,他进入福盛班,从班主杨三喜那里学习昆旦和皮黄青衣,从夏白眼中学习艺术。他擅长演《雁门关》、《四郎探母》、《梅玉配》、《闺房乐》、《盘丝洞》、《得意缘》、《玉玲珑》、《胭脂虎》、《浣花溪》、《彩楼配》、《二进宫》、《思凡》、《百花亭》、《小宴》、《秘誓》等。他擅长演《雁门关》

       余紫云
       余紫云(1855~1910),原名金梁,字艳芬,号艳芳,乳名昭儿,寓所名胜春堂,曾居住在宣南石胡同和李铁拐斜街。祖籍湖北罗田,其余三胜与程长庚、张二奎被誉为老三鼎甲。紫云出生于清咸丰五年农历乙毛七月初七,幼儿与父亲一起来到北京,进入景和堂,从梅巧玲那里学习花旦,并私下学习胡喜禄的青衣戏。他的戏路很宽,尤其是跷跷板。同光年间四喜班,擅长演《彩楼配》、《三击掌》、《赶三关》、《梅龙镇》、《梅玉配》、《祭江》、《玉堂春》、《芦花河》、《打金枝》、《孝感天》、《金水桥》、《二进宫》、《虹霓虹关》、《宇宙锋》等。因善琵琶,演《昭君出塞》、《自弹自唱一时享有盛誉。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因不应堂会,得罪了某巡城御史,并于此从台湾辍学。于是以鉴赏古董为生,造诣很高,在古董界也很有名。年轻的演员经常来拜访王瑶卿,其中受益最多。宣统二十六岁(19岁)。

       朱莲芬。
       朱莲芬(1836~1884),原名颜夕,水芝,福寿,寓名紫阳堂,位于宣南樱桃斜街。祖籍江苏元和,清道光16年农历丙申12月11日出生,是景春堂朱福喜的弟弟。学习昆旦,学习皮黄,尤其是昆曲。同治年间进入四喜班,名副其实。擅长演《思凡》《钢琴挑》《寻梦》《发扇》《相梁刺梁》《金山寺》《三怕》《盘秋》《双拜月》《双沙河》《贪欢报》《虹霓关》《小放牛》《挑帘裁衣》等。经常和名丑杨鸣玉合作,和王楞仙的《奇双会》在剧坛享有盛誉。擅长书画。弟子有陈德林等。

       郝兰田
       郝兰田(1832~1872)祖籍安徽,是王瑶卿以外的祖父。原徽剧演员,初学青衣,后工老生,以借东风闻名。清道光和咸丰年间来到北京,因与程长庚同乡而进入三庆班。孔明在《天水关》中首次亮相,备受好评。在连台的《三国志》剧中,孔明与卢胜奎分别出演。因为当时老旦唱腔平淡,表演僵硬,没有被重视,所以没有老旦演员,郝氏改变了老旦,吸收了老旦的长处,将老生的唱法融入了老旦的演唱风格,创造了老旦独特的新风格,提高了老旦在行业中的地位。老旦所有的工作场所,尤其是《钓金龟》、《行路哭灵》、《滑油山》、《连救母》、《游六殿》、《徐母骂曹》、《遇见皇后》·打龙袍是最好的。与张二奎、梅巧玲饰演《四郎探母》,饰演佘太君。当时小福饰演《探寒窑》的王夫人,相得益彰,享誉一时。它的歌声高亢有力,苍老深沉。白色就像一个老妇人。谭志道和谭志道都是京剧老旦的奠基人。后学者谢宝云、龚云甫等。,龚是最好的。

       刘赶三
       刘赶三(1817~1894),原名宝山,别名迁升,字韵卿,号芝轩,寓所名宝身堂,位于宣南韩家潭。由于其高超的艺术性,经常被多处邀请,连赶三处都是常事,因此被讽刺为赶三,他不但不介意,反而以刘赶三为艺名。人们常称之为赶三儿,晚年则称之为老赶或赶公。祖籍天津,票友出身,初学老生,下海后入京搭永胜奎班,后入三庆班,从郝兰田学艺,经常演《金水桥》、《打金枝》、《三娘教子》、《桑园会》、《武家坡》、《天水关》等老生戏,艺宗张二奎。由于当时老生的名角如林,所以改丑角。享名后,各班争相聘请,曾搭建过嵩祝、和春、春台、四喜、双奎、承庆、九和成、胜春奎、永胜奎等诸多剧目。他擅长演《老黄请医》、《绒花记》、《连升店》、《十八拉》、《花摘金》、《盲人逛灯》、《下河南》、《一两漆》、《双沙河》、《双沙河》、《双喜欢》、《双沙河》、《双喜欢》、《双沙河》、《双沙河》、《双喜、《双沙河》、《双喜、《普庆、《普庆、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九河、永胜奎等。每次你骑着一头真正的驴上台,你都会被称为满堂。当你进入内廷演这部剧时,你会被例外地允许把驴带进宫殿。它的声音清晰响亮,清脆爽口,表演冷峻幽默,所有的角色都幽默幽默。他经常在舞台上抓直男,嘲笑权贵,攻击时弊。他在剧界很有威望,曾被选为精忠庙首。他和杨明玉、黄三雄是第一代京剧丑角的代表人物。光绪20年农历7月初一去世,享年77岁。他的弟子大多是丹角,如王顺福、张梅武、张志芳等,只有罗百岁(罗寿山)。

       杨鸣玉
       杨鸣玉(1815~1894),原名阿金,字丽生,号鸣玉,乳名婴儿,排名第三,被称为杨三。祖籍江苏省扬州市甘泉县,清嘉庆20年农历乙亥9月18日出生。昆生是第一个学习者,然后改变了他的丑陋行为。进入北京后,他和春、双奎、老松一起参加了四喜班。他专攻昆丑,技艺深厚,文武皆精,每一部戏都很精彩。他主演的《盗甲》、《探索》、《老鼠》、《芦林》、《惊丑》、《扫秦》、《相梁刺梁》、《拾金》、《借靴》、《花鼓》、《荡湖船》、《思志诚》都堪称杰作。尤其是与曹春山合演的《教歌》、《拐儿》被誉为双绝;与朱莲芬合演的《下山》、《活捉》一时享有盛誉。甲午战争结束后,清廷签署了《卖国条约》。据说杨三(鸣玉)死无苏丑,李二(鸿章)先生是汉奸,说明了他的影响深远。他诚实坦率,不苟世俗,受后人称赞。

也许你也喜欢:
什么是佛教文化
维吾尔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戏剧文化详解:元杂剧的制度特点是什么?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有哪些?

展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