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 中国民俗文化解说:二十四节气的命名

时间:2022-03-06 22:06:14 版权说明:以下内容来自网友投稿,若有侵权请联系:259687886@qq.com 处理。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歌曲。有一首歌说:春雨惊春清谷,夏满芒夏暑相连,秋露秋霜降,冬雪冬小寒,正好一一概括了二十四节气的名字。那么,二十四节气的命名有哪些讲究呢?让我们看看。


你可能喜欢201624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命名讲究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公历中的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6日、21日、下半年8日、23日,前后差1-2天。

       立意味着一年四季每个季节的开始,四个立意味着四个节气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叫四立。公历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左右。四立意味着天文季节的开始。气候方面,一般还在上一季,比如立春黄河流域。

       到达意味着极端和最多的意义。夏至和冬至被称为二到,这意味着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和冬至通常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黄经90度,北半球白天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黄经270度,北半球白天最短。

       分在这里意味着平分。春分和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度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和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和180度。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相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春是开始,立春是春天的开始。
       雨:降雨开始,雨量逐渐增加。
       惊蛰:刺痛意味着隐藏。刺痛是指春雷乍动,唤醒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春分意味着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谷物作物能茁壮成长,雨量充足及时。
       夏初:夏初。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种子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了。
       夏天:夏天意味着炎热。夏天意味着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秋初:秋初。
       夏天:地方意味着终止和隐藏。夏天意味着炎热的夏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冷露:露水已寒,即将结冰。
       霜降:天气越来越冷,开始霜冻。
       冬初:冬初。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加,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了。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结论:二十四节气大多反映气候,说明初春、春分、初夏、夏至、初秋、秋分、初冬、冬至有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有五个节气: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降水量的有七个节气: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其他四个节气,如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了物候现象和农业活动。

也许你也喜欢:
清明节期间最忌讳的事情
二十四节气春分的含义是什么?
清明但社会是什么意思?
历史上最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古诗谚语

展开阅读